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3年04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07
2013年04月25日

黄溯初的传奇人生

阅读量:4479 本文字数:3538













  陈肖粟

  黄溯初,原名冲,字旭初,后改名群,字溯初,祖籍平阳郑楼,祖父迁居永嘉朔门。生父冠王敖,因王敖兄冠圭无子,嗣冠圭为子,继承家业。黄溯初一生与郑楼结下不解之缘,其《郑楼宗祠题壁》诗称:“横阳平野此农村,水绕祠堂有远源。祖本紫云分宋代,林生丹桔是家园。”其一生几经大起大落,不愧一部传奇。

  

  从学陈介石、宋恕

  黄溯初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幼时好学深思,曾与刘景晨等同门,在温州城从学生员汤作奎。17岁应童子试,18岁在瑞安上学,次年(1901)改入养正书塾,师事大儒陈黻宸。陈黻宸字介石,癸巳(1893)科举人,与宋恕、陈虬号称“东瓯三先生”,与宋恕最为知己。宋恕曾推介他任天津育才馆教习。是年二月宋恕从上海奔岳父孙锵鸣丧,在瑞安逗留数月。经在杭州任养正书塾总教习的老友陈黻宸推介,宋恕前往杭州求是书院任汉文总教习,五月赴教任。

  是时,黄溯初正往杭州求学。得陈师推介,时时前往求是书院宋恕处请益,逐步往来密切,宋恕日记多有记载。如《壬寅(1902)日记》三月初四条:“饭后复与介石如长庆街古瓯学舍,晤黄溯初等,傍晚乃归。”壬寅(1902)五月,宋恕因病辞别教席,临行前黄溯初收到《留别求是书院诸生诗》宋恕签名本一册。宋恕日记又记载:“溯初得诗后,来谈有顷,复索《卑议》,诺之”。黄溯初以后回忆说:“先生所著《卑议》,在光绪戊戌以前印本不多,知之者鲜。辛丑、壬寅之际,先生为杭州求是书院总教习,余亦在杭州,时诣请益,见贻此书。”民国17年(1928),黄溯初作《六斋卑议跋》。

  杭州任养正书塾是时改名杭州府中学堂。因发生学潮,陈黻宸辞职。五月十六,黄溯初随陈师离杭赴沪,宋恕在杭相送,十七日抵上海,十九日黄溯初陪同陈师赴蔡元培召宴。宋恕曾论:日本学问几括中西之全。若统中西之学论,当以日本学校为五大洲之冠。光绪二十九年(1903)夏,宋恕前往日本游历考察。在宋恕的影响下,次年二月(1904)黄溯初自费赴日留学。五月,入同文书院。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夏,丁父忧归国。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再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法政,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秋毕业回国。

  

  致力兴学 创办实业

  清光绪三十年(1904),黄溯初赴日留学,即存寻求教育救国之道。早在清光绪十九年(1893),平阳黄庆澄赴日考察教育,著有《东游日记》。清光绪三十年(1904)八月,刘绍宽、陈振椒再一次赴日考察学务,回国后著《东瀛观学记》,大大促进了温州地区新学创办。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夏,黄溯初偕同留日学生三人,即向温处道童兆蓉建议设立统一温州、丽水的学务机关,并征得同意。是年11月18日,温处学务分处成立,孙诒让就总理职,刘绍宽等为编检。温处学务分处的成立,实为浙南教育史上的里程碑。至清宣统元年(1909) ,两处建立学校222所,诚与黄溯初的倡议和推动分不开的。

  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秋,黄溯初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应湖北法政学堂之聘,任教习兼翻译。武昌起义后,即在北京倡议创办“民国大学”。民国10年(1921)冬,其父冠圭九十寿诞,他听从老人建议,将寿资用于创办郑楼小学,聘请永嘉人胡定侯为校长,学生免费入学。学校初创只有5亩地。洋式平房8间。以后陆续添置扩大,到民国19年(1930),已建校舍57间,场圃田荡13亩多。“造室育蚕,筑埘育鸡,辟场圃栽植果木,以推广农村副业”。校中栽植无核蜜柑、花椰菜、羽衣甘蓝等,均从日本引进,为温州市场所未有。学校设备完善,购置《万有文库》、《四部备要》等,也为浙南各校所无。当时省督学冯克书来校视察后向教育厅建议,改为师范学校,在时任浙江教育厅厅长陈布雷的支持下,当年秋天,温州师范学校成立。民国21年(1933)7月,黄溯初将校产捐归省政府,估时值31900余元。当年,又将校前农圃捐归省有,用于扩充教室与宿舍。僻处平阳一隅的郑楼,拥有了温州地区除省立温州中学之外的第二座省立学校,至今即是温州大学的前身。

  民国7年(1918),黄溯初听从梁启超的劝告,决定以主要精力从事于实业和社会公益事业。此前,其五弟黄梅初在沪创办通易商号,已具备一定的实力。黄溯初接手以后,获得上海证券上市,并于民国10年(1921)招股成立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经营银行信托业务,成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一号经纪人。从此连续担任通易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历时15年之久,直至民国25年(1936)公司不幸倒闭。尽管如此,他利用有限的财力,为国家特别为温州办了许多好事,永远值得后人纪念。民国8年(1919),他发起筹备浙南第一家电信企业——东瓯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民国12年(1923),倡议创办温州第一家地方银行——瓯海实业银行,并出任董事长。特别是民国8年(1919)春发起倡办浙南第一家综合性地方医院——瓯海医院,个人捐资占总投资四分之一,后又将父亲寿仪370多元捐购医疗器械。在他的邀请下,美国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张 回国担任瓯海医院院长职务。如今,这所医院即是赫赫有名的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前身。

  

  从事革命 为国为民

  黄溯初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学法政,结识康有为、梁启超,赞成戊戌变法。武昌起义后,即赶回浙江,敦促新军八十二标统带周承炎等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新军军官起义。光复杭州后膺选为浙江都督府代表,参与在汉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制订。民国元年(1912)初,任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陶成章遇刺后,发起成立民国公会。五月,共和党成立,当选为干事。民国2年(1913)初,当选为首届国会众议员。民国3年初(1914),袁世凯解散国会,停止两院议员职务,被任命为第三区矿务监督署署长,管辖江浙皖三省矿务。次年到沪主持《时事新报》等,抨击洪宪潜号。

  黄溯初的政治生涯,浓彩重笔的是办了三件事。一是民国肇基,参加欧战,“黄君溯初实主之”(刘绍宽语)。当时廷议纷纷,在黄溯初的劝说下,梁启超力主参战,乃排众议,其功不可没。二是民国4年(1915),袁世凯企图称帝。十二月,蔡锷、戴戡分赴云、贵组织反袁斗争。蔡锷借机逃出北京,其幕后就有黄溯初策划之功。他与梁启超于次年三月秘密从安南至云南、广西,参加蔡锷反袁起义,并游说冯国璋从中内应,为推翻帝制作出贡献。三是民国28年(1939)二月,汪精卫亲信高宗武奉汪之命到东京与敌勾结,旋至长崎。高是乐清人,其父是黄的朋友。其时黄在日本云仙,高乃到云仙看望黄,黄严辞指出:“救国须从自救始”,劝他猛然觉醒。后他在高的安排下,于中秋后回到上海,为高筹脱离汪伪集团之计。十二月,黄溯初从香港飞抵重庆,向蒋介石汇报高宗武的反正计划,得到蒋的支持和赞许。次年1月5日,高宗武、陶希圣到香港,21日致信《大公报》揭露日、汪签订的卖国密约,并公布其原文,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高陶事件”。即此,黄溯初为全国团结抗战作出了卓越贡献。

  

  搜辑乡著 家国情怀

  黄溯初从日本留学开始,历时30余年,醉心搜集温州先哲文献。民国8年(1919),黄溯初修葺温州朔门旧居,建“敬乡楼”贮藏地方文献。民国17年至25年(1928-1936),聘刘景晨、刘绍宽选择校勘,整理保存乡先哲著作400多种,其中部分为国内曾经失传。1928年起,出资选刊《敬乡楼丛书》一至四辑,计38种78册289卷,分送国内外图书馆暨各界名流,为抢救、弘扬永嘉学术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其所至刊行者,多为瑞安孙仲容《温州经籍志》所未著录,其盛举被誉为浙江文化界的一件大事。

  1945年4月26日,在“外忧国际,内忧战局,频年失眠之症,伤及心主”的情况下,黄溯初在重庆去世。他病中感赋:“剑南到死望平戎,家祭犹者告乃翁。我病却思留命待,可能及见九州同?”27日,蒋介石电唁家属:“闻溯初先生逝世,无任惊悼。”1947年,其生前诗作由友好上海合众图书馆总干事顾廷龙整理付印。诗集共三卷454首,抒发深厚家国情怀。卷一为初学集;卷二小滨集,是流亡日本时写的;卷三香岛集,是在香港写成。这是他给家乡人民留下的又一份财富。

  棋王谢侠逊和黄溯初是两亲家,又是莫逆之交。1916至1929年,黄溯初和谢侠逊在上海《时事新报》长期共事。1916年谢侠逊只身赴沪求职,幸蒙黄溯初让他进入报社当职员,兼任象棋专栏编辑。后来谢的二女儿谢秉海嫁给了黄家公子黄联彬,两家缔结秦晋之好,成为儿女亲家。1945年,黄溯初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谢侠逊制棋局刊载重庆《大公报》缅怀之外,还赋挽诗三章:“抚棺痛哭倍伤神,叔度襟怀有几人?当代名流尊伟识,数编丛纂仰遗珍。情同骨肉师兼友,谊属霞莩主亦宾。一片丹心光日月,荡平丑类屈东赢。”1947年冬,谢侠逊离渝买棹东下。他遵照挚友生前遗嘱,亲护黄氏灵柩至上海,安葬于虹桥公墓。其后年年清明,他都风雨无阻前往吊祭。

  从立志救国,到投身民主革命;从参加护国战争,到策划震惊中外的“高陶事件”;从弃政从商实业救国,到编篡《敬乡楼丛书》传播温州文化,黄溯初,这位中国近代史上鲜为人知的“历史推手”,是值得我们后人纪念的前辈乡贤。

  黄溯初先生像

  图为1997年重新建造的溯初亭

  梁启超复黄群函手迹(温州博物馆藏)。应继永摄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前身——瓯海医院大门石匾,系辛酉(民国十年)仲夏邵章(黄群业师)手笔。夏新天摄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