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5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专版
2025年05月21日

开启消化道疾病诊疗新“镜”界

县人民医院成功为90岁高龄奶奶实施床边ERCP

阅读量:238 本文字数:1129

本报记者 黄颖颖 通讯员 黄茜敏

近日,县人民医院内镜中心医生成功运用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微创技术,在ICU床边为一名90岁高龄患者进行胆管疏通,为她解除胆道梗阻。高难度床边ERCP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该医院在微创诊疗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危急时刻挽救高龄患者生命

高龄且病情复杂的患者,无法耐受常规外科手术,这对医疗团队的技术和经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90岁的李奶奶因患胆总管结石梗阻合并胆源性胰腺炎入院,胆红素水平持续攀升且并发感染性休克。“如果不及时解除患者胆道梗阻,她将有生命危险。而且在经历了抢救插管后,患者的身体情况已经承受不住常规的开刀手术治疗了,也无法转到内镜中心进行ERCP。”李奶奶的主管医生陈治乐说,面对这样棘手的情况,他当即联系了医院内镜中心医生白植斌,计划为李奶奶在ICU床边实施ERCP。

自2019年县人民医院开展ERCP以来,都是在ERCP室由X射线辅助完成手术。90岁的李奶奶治疗难度大、风险高,在ICU床边气管插管下操作难度更是大幅度增加。在与家属详细沟通后,医疗团队最终达成一致,准备采取床边ERCP微创技术进行胆道引流解除梗阻。

“在手术中,插管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更是成功手术的基本条件。”白医生表示。在床边进行ERCP时缺乏X线机等影像设备的辅助,手术的复杂性大大增加,医生只能依赖经验和手感进行操作,插管和导丝放置的操作得更加细微谨慎。白医生拥有独立操作上百例ERCP的治疗经验,在ICU团队的全力配合下,半个小时就完成了紧张而有序的手术。李奶奶的胆道疏通后,胆红素水平逐渐恢复正常,生命体征逐渐恢复正常,感染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李奶奶身体状况日益好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床边ERCP突破新“镜”界

ERCP是应用十二指肠镜对胆胰管开口进行插管和注射造影剂,使胰胆管在X线下显影,以诊断及治疗胰胆系统疾病的一项诊疗技术,是消化内镜领域难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风险最大的技术,被称为“消化内镜皇冠上的最闪亮的明珠”。ERCP以其微创性、高效性、即时性以及广泛的适应症等优势,对肝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以无切口、无瘢痕、无创伤的“三无”优势深受患者认可。

床边ERCP则要求操作者在无射线引导下,准确完成胆管操作,适用于床旁紧急胆道引流的处理,是抢救无手术条件的胆道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方法。首例床边ERCP的开展,标志着县人民医院内镜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同时也在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方面开辟了新道路,积累了宝贵经验,让更多危急重症患者获益。

多年来,为了应对老年患者的手术风险,县人民医院全体医护人员致力于高龄患者治疗领域探索和创新,通过精湛的医疗技术、多学科协作和围手术期管理等措施,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快速的医疗服务,以更精准、更微创的治疗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充分彰显医院的责任与担当。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