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水带来增绿变美新模样
鳌江实现“绿色转身”
岭根村庄美景
本报记者 黄颖颖
幽幽峡谷纵横而下,潺潺溪水绕村而过,宽阔便捷的水泥路直通农家院落,户户门前花红柳绿,村民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行走在鳌江镇岭根村,一幅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铺展眼前。鳌江镇岭根村凭借“青山如画、碧水绕村”的生态优势,成为鳌江镇十里梅林乡村振兴示范带的重点村。
很难想象,曾经的岭根村是个以脏乱差著称的贫穷村、空心村,当时村庄里污水横流、杂乱不堪,村民们随地养殖家禽、乱搭乱建等现象十分严重。正是在“五水共治”的引领下,鳌江镇全力打造生态之水、安全之水、文化之水、活力之水、经济之水,带领岭根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生态相融的绿色发展之路。
河湖治理破困局
厚植生态“高颜值”
曾经,粗放的畜禽养殖是岭根村的支柱产业。受限于山区地理位置,岭根村村民增收乏术,只能靠养猪、鸡、鸭等畜禽创收,而畜禽产生的大量排泄物,被村民随意露天堆放或排到水沟里,极大破坏了山乡环境。当时,全村230户中有180户从事养殖,到了夏天,水上冒着泡沫,发出阵阵恶臭,河面的垃圾使这原本一副美丽的风景画成了人们避之不及的臭水沟。更严重的是,由于河道被泥沙淤积,汛期河水上涨时造成两岸农田村居被淹,面对完全变了样的母亲河,乡亲们眼里看着心里疼。
鳌江镇牵头开展“五水共治”工作,下大力气推进溪流整治行动。对岭根村的违规畜禽养殖、私搭乱建进行整治清理,半年间依法拆除违章猪场6200平方米、违建民房350间,溪边绿道政策处理4680平方米。
解决了畜禽养殖这一大污染源后,下一步就是要做好河道环境的修复与提升。岭根村随即全面开展村庄清洁专项行动,截污纳管、河道清淤、养护保洁,集中力量改善村容村貌,投资290万元开展农污提升工程,共计完成120户接户。新建防洪堤468.5米,新建龟山堰坝一座,堰长14.37米;二期新建防洪堤580.6米,新建五亩堰坝一座,堰长12米。
岭根溪整治工程不仅提高了行洪排涝条件,同时也美化了附近村民居住环境,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和水资源环境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村还积极修缮岭根村文化礼堂,修建岭根记忆馆、文化长廊,在村文化礼堂时常开展“五水共治”主题宣传活动,邀请专家给村民们讲解“五水共治”的重要性。此外,村里还对河道、池塘周围进行了美化、绿化和亮化。一段时间下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形成了一定的生态优势,为后续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问题整改,有效优化河湖水环境,全方位提升了现代化治水能力,为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水利支撑。”鳌江镇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兴业富民开新局
农旅发展“迎共富”
禁止畜禽养殖、引导养殖户退养转产、推进农业污染治理、修复加固沿线垮塌岸坡……标本兼治后,岭根河水质得以改善。但是,养殖场清退了,群众的生计怎么办?鳌江镇以好生态引导岭根村乡村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产业。
好生态带来好产业,打造产业兴旺的共富村居。岭根村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路子,坚持“村集体+产业+村民”三方共富,全方位筑牢乡村振兴基础。建成总投资1800万元的“山水间民宿+云顶天池”项目,号召邻近村庄乡贤投资700万元打造“云水谣民宿”项目,带动70余名村民增收,赋能集体经济总量突破600万元“大关”;率先成立岭根村慈善工作站,积极号召乡贤参与募捐,首期筹集40多万元帮扶基金,已累计帮扶各类困难群众20余名。
以水为景,以景兴产,打造文明和谐的美好村居。岭根村将水生态治理、水景观打造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相融合,投资30万元提升公路景观带,结合50余项溪流生态改善工程,打造“溪流+梅花+村落”特色风景示范带,助推村容村貌换新颜;高标准打造旅游驿站、农产品展示厅等标志性项目,为乡贤回乡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2023年,该村还以未来乡村二期建设为契机,完成100余户农房外立面改造;深入实施省文明村三年创建行动,建成以“大寨文化”为特色的岭根记忆馆和大寨农家乐,打造“有文化、有记忆、有特色”的大寨岭根。
现在,如画般的岭根又回来了。河水清了,鱼也多了,水鸟也回来了,岸线整治之后,比以前更漂亮了。每年还有不少外地游客来到这里,村里开起了民宿,旅游旺季时都接待不过来……岭根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岭根村建设
今年以来,鳌江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五水共治+农旅发展”为双轮驱动,为幸福河湖、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活力剂”,让群众享受到生态环境和绿色经济带来的双重红利。而群众享受红利的同时,也自发重视生态保护参与治水护水工作,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