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行平阳二十载 满途芬芳惠百姓
——县慈善总会二十周年发展纪实
阅读量:3133 本文字数:4020
● 本报记者 黄颖颖
2003年9月,平阳县慈善总会成立,“善行平阳”慈善工作在平阳大地上全面铺开。自此,善的触角延伸到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时光荏苒二十载,我县慈善事业的二十年,是不断创新发展的二十年。过去的二十年,县慈善总会积极发挥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补充作用,创新工作方法,加快转型步伐,取得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县慈善总会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第七届浙江慈善奖”,被市慈善总会授予“温州市义工服务工作组织奖”,被民政部门授予5A级社会组织荣誉称号。
情满平阳,扩散“中华慈善日”大爱
9月5日上午,庆祝县慈善总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八个“中华慈善日”义卖书画展在县视觉艺术展览厅开展,活动共征集到76位平阳籍书画家的优秀作品80余幅。展品以书法和美术作品为主,主题鲜明、形式丰富、风格多变,内容契合主流思想、讴歌真善美,为广大群众献上家门口的书画艺术大餐。
当天,海鸥义工队30多名义工也为市民开展理发、测血压、艾灸等便民服务,并提供南瓜饼、百打糕等各类小吃。县慈善总会领导为刚刚成立的康协星火义工队和昆阳镇众心义工队授旗。
廿年足迹,谱写慈善大爱篇章
二十年来,县慈善总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历程,在白锡飞、林昌桐、林立军、郑进荣四任会长的带领下,坚持“以人为本,拓展募捐”思路,加大救助力度,走出了以“善行平阳”为品牌的新路子。近五年来,县慈善总会发展更加迅速,募捐总量较五年前增长258%,受助人次增长103%,义工人数增加7倍。
二十年来,慈善阵地建设不断健全。2012年,乡镇慈善分会全部建立;2022年,全县453个行政村(社区)慈善工作站实现全覆盖,共募集村级慈善帮扶基金7979万元,村均17.5万元。平阳慈善文化园建成,成为弘扬慈善文化、宣传慈善榜样、彰显新时代“善行平阳”风采的新窗口。
2022年,县慈善工作经验在全省慈善会系统基层慈善网络建设现场会和第九届“西湖论善”慈善论坛上进行了交流与推广。2014年2月,林垂午、徐宪德、李作虎获第四届“浙江慈善奖”个人捐赠奖,9月县慈善总会获得“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2019年11月,鲁建仁获第六届“浙江慈善奖”个人捐赠奖;2022年9月,2个单位、1名个人和1个项目获第七届“浙江慈善奖”。
广辟渠道,提升慈善捐资高度
多方筹募善款,稳固慈善根基。县慈善总会通过“慈善一日捐”、冠名基金和定向捐等形式积极筹措慈善资金,深入开展扶危济困工作,培育营造慈善氛围,全面加强组织体系建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硕果累累的答卷。
“一日捐”是平阳县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做慈善的一个自觉行为。当年总会筹建时,举行了“一日捐一月行”活动,县四套班子成员亲自到乡镇募集善款879万元,作为总会创始基金。20年来“一日捐”累计募集善款7736.87万元。
冠名捐是慈善基金重要的集资渠道。从2010年至2022年,县慈善总会建立冠名基金101个,总规模3.94亿元,已注入资金2.57亿元。其中,徐宪德、鲁建仁、林垂午、陈德伟、陈绍卿、黄秋菊、陈玉梅、申晓闻等人,以及浙江平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平阳县利得海涂围垦开发有限公司、浙江显峰汽配有限公司、浙江金萨克服饰皮具有限公司等单位均建立了冠名基金。
定向捐是根据捐资者的意愿,通过慈善总会实施的捐赠。截至2022年,累计捐资到位4.36亿元,占募捐善款总数的56.58%。
据统计,20年来,县慈善总会累计募集善款7.87亿元,救助支出6.35亿元,受益群众55万人次。其中,近五年来募集善款4.2亿元,支出3.36亿元,尤其是近两年,募集善款均超亿元。
七大项目,加大慈善救助力度
20年来,县慈善总会始终将慈善救助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探索创新救助项目和加大救助力度。在慈善助困、慈善助医、慈善助学、慈善助老、慈善助残、慈善赈灾和造血帮扶七大慈善救助项目上,精准发力,慈善惠民。
守护老年群体,撑起“幸福伞”。各类养老设施是养老服务的载体和硬件保障,在县慈善总会的不断推动下,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企业为敬老院建设慷慨解囊。建设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对“三老”、孤寡与患病老人进行节日慰问,开展松鹤陵园慈善福位捐赠。20年累计支出助老资金5338万元,受益超2万人次。
关爱青少年,照亮“成长路”。县慈善总会通过爱心圆梦大学、慈善结对、“恤孤圆梦”基金等形式,帮助孤儿及贫困学生就学。20年来,累计支出助学资金3242万元,受益1.3万人次。2019年,县慈善总会与黄秋菊女士签订“黄秋菊助学慈善基金”协议书,从2020年开始实施“恤孤圆梦”助学项目,随着利息数额的增大,在2021年实现了平阳县域孤儿助学全覆盖。每年联合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卫健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残联、离退休慈善爱心工作室、五老护苗志愿队、中国狮子联会鳌水服务队、炜光字画慈善工作室、鳌江商会、万全商会等单位,开展“爱心平阳·圆梦大学”结对助学活动;2020年,林垂午先生将山门镇中心幼儿园无偿提供给山门镇人民政府兴办公办幼儿园12年,2022年,鲁建仁先生将投资9000余万元建成的森林幼儿园捐赠为县直属公办幼儿园,为我县适龄儿童获得学前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县成功创建昆阳七小、水头睿趣儿童社会中心和鳌江镇第六中小学三个“关爱儿童之家”,并都成立了义工队,开展“大手牵小手”“圆梦微心愿”等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怀。
温暖困难群众,搭起“爱心桥”。县慈善总会积极开展“爱心平阳·情暖万家”迎春慈善宴、县内外贫困地区结对帮扶等活动,20年累计支出助困善款2.65亿元,受益群众达24.65万人;组织慈善门诊、慈善复明工程、重病临时救助、“护肾净血”行动、四种大病及老年人常见病救助等活动,20年累计支出助医善款4441万元,救助2.64万人次;举办大型助残公益活动,慰问特困残疾对象,进行爱心助残,20年累计支出助残资金330万元,受益7270人次;突发灾难赈灾,抗台救灾,参与外地赈灾,抗击新冠疫情等,20年累计支出赈灾资金4080万元,救助受灾人员5.5万人次;建设“造血型”帮扶基地,增强农民自主脱贫、开放式帮扶能力,带动贫困村民脱贫致富。在全县建立“造血型”帮扶示范基地10个,精准帮扶349户贫困家庭,户年均增收约1.1万元,带动周边4190人,人年均增收约2200元。
义工服务,彰显慈善暖心关爱
20年来,我县的义工队伍们坚持“志愿无偿,服务他人,传播文明,快乐自己”的工作理念,走进社区、乡村、学校、敬老院等地,开展助贫、助老、助孤、助学、助残及慈善公益服务活动,为助力疫情防控、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应有的贡献。目前,我县慈善总会共有义工队伍384支,义工人数8700人。其中,县级义工队有47支,义工4995人;村级义工队337支,义工3705人。
他们关爱弱势群体。海鸥、青橄榄、万全爱心、乐善行等义工队,长年为山区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理发、剪指甲、打扫卫生、送慰问金慰问品等。崇德、一家亲、阳光等8支义工队,在儿童节期间圆了500个困难儿童微心愿。爱心义工队为75户残疾人搭建就业平台。昆阳镇慈善粥饮队、鳌江镇杨殿前爱心施粥亭、水头镇仁德爱心驿站的义工每天清晨三四点开始煮粥,为环卫工人、困难老人和外来务工者送上热粥。平阳个体建筑协会义工队,为34户困难群众改善了居住条件。
他们关心群众需求。海鸥、平安医药、麻步真心等14支义工队,每逢盛夏都会在集市、车站、公园、大街小巷设置100多个伏茶点,方便路过的市民解暑解渴。垟城义工社、眉峰志愿者服务中心义工队,将3.5万把雨伞投放在全县公交车、菜市场、学校,为市民、学生提供方便。
他们助力文明创建。海鸥、夕阳红、居士林、平安公益、一家亲等义工队,积极参与交通管制、垃圾分类、疫情防控、传统节日等社会公益活动。5年来,举办义工活动1.32万场次,参加义工活动10.71万人次,自筹资金2379万元,惠及343万人次,结对养老院59所,帮扶贫困家庭4585户,帮扶困难老人1.13万人,帮扶困境儿童1431人。
动人故事,诉说慈善事迹情怀
20年来,有太多的感人故事,正是因为这些,才让平阳的慈善工作有了厚土滋养,有了累累果实,有了岁月芬芳。
这里有企业家的爱心故事。“西德东仁”,这是平阳人对鲁建仁、徐宪德两位慈善企业家的爱称。徐宪德先生看到家乡留守老人生活起居的困难,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敬老院,让460多位山区老人有了安定环境,他还设立规模为2000万元的“孝老慈善基金”,8580人次受益。徐宪德的夫人黄秋菊也投入了慈善行列,建立了规模为1亿元的助学慈善基金(留本捐息),助力“恤孤圆梦”行动,圆了1435人次孤儿和贫困儿童的就学梦。鲁建仁先生个人捐资超3亿元,投资8000多万元帮助昆阳镇建起了凤湖公园,设立“平阳县鲁建仁奖教奖学(校长奖励)慈善基金”,总规模为5200万元,奖励为我县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
这里有干部群众的故事。郑玉奇,山门中心卫生院离休干部,温州市首届百名慈善老人之一。离休之后,她除了照顾自己极其简朴的生活起居外,将多余的离休金都拿出来捐给了有需要的人。她说:“我拿出去多少钱不知道,我只知道共产党对我有恩情,我帮助别人是应该的。”童爱华,万全镇人,一位默默无闻的农村母亲。20年前,她儿子患病得到了许多爱心人士的帮助,虽然最终没保住孩子,但她内心依旧感恩大家的帮助,重新打起精神干活,在花甲之年凑齐当初收到的善款金额12.2万元,拿到慈善总会时,她说:“我想快点来完成自己的心愿,现在肯定也会有需要帮助的人。”
这里有战疫群英的故事。三年疫情,我县千名义工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垟城、海鸥、爱心、阳光、居士林、腾蛟等15支义工队,协助当地政府开展站岗、宣传防疫防控政策;为滞销菜农搭建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充当快递员;自筹资金为一线人员送点心、蔬菜及防疫物资。其中,7名义工队队长被省慈善联合总会授予“战疫群英”称号、73名义工被县慈善总会授予“最美战疫义工”称号。
20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奋战在慈善一线的工作人员和所有的慈善爱心人士共同努力,扛起了“善行平阳”旗帜,为形成“人人知慈善,人人做慈善”良好的社会风气而奋斗。欣逢盛世当有为,继往开来谱新篇。未来,县慈善总会也将继续以时不待我的干劲、静水流深的稳劲、久久为功的韧劲,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进一步加快以慈善事业发展促进平阳共同富裕事业建设的步伐。
知来路,明去处,20周年正青春,平阳慈善事业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