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8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十版:平阳|1740
2023年08月25日

平阳文保及非遗项目概观

(一)

阅读量:4126 本文字数:1980

平阳建县于西晋太康四年(283),距今已有1740年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代代平阳人凭借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璀璨的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截至今年6月,我县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共583处,涵盖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摩崖题记)、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核定公布的122处文保单位中,有3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6处省级文保单位、103处县级文保单位,尚未定级的不可移动文物461处。

截至目前,我县有非遗项目169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22项、市级110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43名,其中国家级3名、省级34名、市级146名;入选省级非遗工坊名单2个,市级非遗工坊3个,市级瓯越非遗百家坊2家;各级各类基地95个,其中省级基地3个、市级基地28个、县级基地64个。

非遗项目

平阳木偶戏(国家级)

平阳木偶戏包括提线、布袋、杖头、人偶四种类型,我县艺人首创四种木偶同台演出。清末民初,平阳有100多个木偶戏班社。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以乐声社傀儡公班为班底,吸收其它班社演员,创建平阳县木偶剧团,具有里程碑意义。

温州鼓词(国家级)

温州鼓词是用温州方言演唱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是浙江和华东地区主要曲种之一。它始于明代,由横阳(今平阳)里巷歌谣与词曲合并而成,后承戏曲鼓乐衣钵,吸收民间曲调。它分大词、平词,唱腔基本曲调有慢板、流水、紧板等几十个板式。主要乐器有牛筋琴、扁鼓等。

东岳观道教音乐(国家级)

它是全国唯一通用的道教全真派传统仪式音乐。平阳东岳观“十方韵”于清末传自本省著名宫观黄岩委羽山大有宫,由该宫全真道龙门派第19代宗师林圆丹、薛圆顺传入平阳。现存“十方韵”曲目计67首。传承中,为满足斋主需求吸收当地音乐。

鳌江划大龙(国家级)

它是我县民众在元宵期间为求风调雨顺、鱼虾满舱或庆丰年而创造的海洋文化习俗,有130多年历史。其龙体硕大无比,造型华丽生动,仪表威武。大龙制作、龙灯开光、画龙点睛、巡街游行、祭神仪式、捆龙化龙等民俗事象至今保留。

单档布袋戏(省级)

该戏又称“掌上戏”,布袋木偶无下身。演员将布袋木偶套进手掌,用食指、拇指、中指操作表演,同时双脚踏踩跳板敲打大锣、小锣等,唱、做、念、打,生、旦、净、末、丑全由一人独揽。其流动地区以平阳为中心,辐射苍南、泰顺、瑞安、洞头、温岭、玉环及福建省边邻地区,均用闽南方言演唱。

头发吊灯制作技艺(省级)

该灯又称“福头灯”“子嗣灯”,高1.6米,直径1.2米,用竹篾、络麻杆、芦苇、彩纸扎制而成。须选用百余根发丝贯穿整盏灯,牵引人物、动物造型的头、手、脚等部位,在灯座下木炭火(或用电风扇)产生的气流带动下旋转,有“竹为骨、纸为肉、发为脉、火为血气”之说。

平阳太平钿剪纸(省级)

旧时喜庆活动,常用太平钿装扮门窗、墙壁,点缀瓜果点心,添喜庆、图吉祥。平阳太平钿剪纸历史悠久,用小纸片捻成针状装订红纸的方法(作用类似订书针)沿袭至今,为“剪纸艺术是历史的活化石”之说提供了佐证。其外观有方有圆,处在字样当中的大多为铜钱图案。

平阳牛筋琴制作技艺(省级)

牛筋琴又称“唱词琴”,誉称“天下第一琴”,是温州鼓词的主要伴奏乐器,光绪年间由平阳著名鼓词艺人陈昌牌研制。该琴经过提高、完善,现为扁长方形,长62厘米、宽32厘米、厚3.8厘米。琴弦原料为牛筋,须经过选、锤、刮、洗、泡、晾等24道工序。琴架材料为梧桐板和红硬木,制作过程包括削木、装框、上琴弦、安竹码等。

平阳卖技(省级)

平阳卖技是一种游春喜乐活动,集中在除夕至正月初五的夜晚。艺人俗称“技郎”或“卖技先生”。唱词以七字句为主,方言押韵,无白口,不用乐器伴奏。唱本俗称“卖技书儿”。技郎手提灯笼走村串户表演门头唱、坐堂唱。门头唱只在门头唱贺词,坐堂唱则要进入屋内,唱《大八仙》,并据喜庆内容唱《麒麟送子》或《鲁班师傅》。还有以物品设谜请卖技先生“猜宝”的内容。

嘭嘭咚(渔鼓)(省级)

渔鼓又称“蓬鼓”,闽南方言称“嘭鼓”,是平阳民间传统曲艺的一种,距今400多年历史。它吸收了平阳木偶戏和南戏等戏曲艺术,浙南风格浓郁。渔鼓以唱为主,道白为辅,分“门头唱”和“堂唱”两种表现形式。门头唱以走村串户的形式演唱,内容为小段词。堂唱是大户人家办红白喜事、寿诞、还愿、庙神庆诞等活动时邀请前去演唱,内容为连台本戏,主要取材于传书和民间故事。

古往今来,平阳吸收多元文化,在不断碰撞、融合中发展壮大,积累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上述介绍的非遗项目外,平阳吹打、和剧、南湖马灯戏、平阳童谣、畲族民歌、平阳参龙、平阳白鹤拳、十五巧板、木活字印刷术、陈十四信俗、高机与吴三春传说、平阳漆器制作技艺、象棋、钱记馄饨、温州蛋画、五十丈粉干制作技艺、黄汤茶制作技艺、平阳酿醋技艺、怀溪番鸭烧制技艺、腾蛟五香干制作技艺、南雁荡山传说、温州南拳、平阳绷鼓制作技艺、平阳回生堂中医药文化、平阳点色刻纸、温州手工制陶技艺、平阳施氏特效烫伤药、平阳九蒸九晒姜粉制作技艺、百打糕制作技艺等,包罗艺术、民俗、美食、传说、技艺、医药文化,可谓精彩纷呈。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