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2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五版:深一度
2023年02月08日

我县公共场所独立公厕基本建到位

让“方便”更方便 彰显城市文明尺度

阅读量:506 本文字数:2287

本报记者 徕卡 文/摄

“家长带异性儿童该上哪个卫生间?”近日,该类话题引发了市民们的热议,纷纷讨论异性家长单独带娃如厕的尴尬事件,呼吁要尽快普及第三卫生间,以解决问题。

生活中,无论是妈妈带男娃进女厕,还是爸爸带女娃进男厕,都存在诸多不便。第三卫生间则区别于男女公厕,是一个单独封闭的空间,是在厕所中专门设置的、为行为障碍者或协助行动不能自理的亲人(尤其是异性)使用的卫生间,可避免发生尴尬和窘迫的情况。那么,在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背景下,我县第三卫生间的设置和使用情况如何?

设置情况如何?

公厕改造提升 满足亲子需求

一个城市的温度,往往体现在细节之中。

记者从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获悉,近年来,在全县范围内高标准推进城镇公厕改造提升工作,完成了一大批城镇公厕的新建和改造任务。自2018年厕所革命开始以来,我县完成城镇公厕新建17座,提升改造95座。截至目前,我县共建有城镇公厕143座,多座公厕经改造提升后配备了第三卫生间。

此外,我县将儿童友好理念赋能到城市建设各个方面,例如,在公共活动场所建设了母婴室、儿童厕位及洗手池、儿童休息活动区,改善儿童出行体验,减少儿童安全隐患,以满足儿童成长发展的需求。

据介绍,我县还进一步强化了公厕服务水平,在保障公共厕所基本服务功能的前提下,打造“智慧公厕”,通过运用网络传输、传感器等技术,在硬件设施上提档升级,完善智慧化辅助系统,使传统公厕具备客流统计、厕位引导、空气质量监测等智慧化功能,提升了公厕智能化服务水平,满足广大市民如厕便捷、卫生的需求。

“我们将继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加强城镇公厕管理精细化、智慧化,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现状如何?

卫生设施齐全 知晓使用率低

早在2016年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修订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就要求,城市中的一类固定式公共厕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公共厕所,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及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区域的活动式公共厕所,均应设置第三卫生间。

连日来,记者实探了我县商场、医院、公共场所等公厕的现状。

在县人民医院门诊部多个楼层公厕,记者看到,基本设置了专门的第三卫生间,内部安置了马桶、洗手台、镜子等设备。

公园较受孩子们的喜欢,公共设施是否完善显得尤为重要。记者在凤湖公园公厕看到,这里设立了男厕、女厕、家庭卫生间和管理间。家庭卫生间不仅设置了供成人、儿童单独使用的马桶,而且各项设施上方都粘贴了相应标识,设施使用情况良好。昆阳镇市民公园则将第三卫生间和无障碍卫生间合并为一个单独房间,设置在男厕入口处的左侧,内部设有无障碍卫生设施和供成人、儿童使用的独立马桶。

记者在平阳百悦广场走了几圈,经观察,发现每个公厕都设有母婴室,内部有洗手台、镜子、供儿童使用的马桶等。在平阳银泰商场,看到每一层的公厕除了设有男女公厕外,还设有母婴室和无障碍卫生间,母婴室内设置了婴儿桌台、洗手台等设备。此外,该商场部分楼层设有亲子卫生间,有可供成人和儿童单独使用的马桶。

经走访,记者发现,虽然有些公共场所未设立标准的第三卫生间,但大多设置了可承接一部分类似第三卫生间功能的各类独立公厕,比如母婴室、无障碍卫生间等。

那么,这些第三卫生间使用率高吗?采访中,不少家长反馈,只知道母婴室和无障碍卫生间,并不知道第三卫生间的用途。“逛商场的时候,有看到母婴室或者无障碍卫生间,我知道母婴室是小孩子换尿布的地方,也可以解决部分孩子如厕的问题,而无障碍卫生间是供身体不便的人士使用。”市民陈女士说,她较少在商场遇见第三卫生间,也不太清楚是给哪些人使用的。

“现在有些市民对第三卫生间的概念和用途不太了解,所以使用的人也不多。”商场方人员介绍,其实亲子卫生间基本等同于第三卫生间,另外设施较为完善的无障碍卫生间,也能发挥第三卫生间的作用。

公众对第三卫生间的认知度低,未形成使用习惯等原因,导致使用率较低。而就如何进一步推进第三卫生间的建设和使用,多位受访者提出,除了加大建设力度外,还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大家知晓第三卫生间的存在和功能,比如可以设计一些浅显易懂的标识,张贴在相关显眼位置等。

家长们怎么做?

培养独立意识 注重性别教育

在我县公共场所,基本设有独立公厕。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们还会有相关带娃如厕的困扰吗?记者了解到,不少家长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会告知孩子要注意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例如,大部分家长反馈,带3岁以下孩子外出时,会随身携带备份的纸尿裤,并在孩子4岁时训练他们独立如厕的能力。而不管外出到哪,都会让孩子养成出门前先上厕所的习惯。

第三卫生间须要有,但也不能全依仗。“对待低龄的幼儿,爸爸和妈妈只能亲自带他们如厕,而对于那些稍大些的孩子,家长应该在家庭生活中鼓励他们自己如厕。”从事幼儿教育行业的人员表示,孩子从3岁起,在家上厕所的时候就要注重隐私和性别教育,在外面更需要注意了。要让孩子尽可能了解公共厕所设施的使用方式,以及培养孩子独立如厕的意识和习惯。

“在幼儿园小班时,孩子知道厕所是分男女的,男孩是小便池,女孩是马桶。中班的时候,他总是拒绝在外面上大号,因为上大号要坐马桶,而在他的认知里,马桶是给女孩子用的。”市民林女士说,后来孩子外出要上厕所时,他们都会和孩子解释、沟通,并让孩子独自尝试,以了解公共如厕环境,提高自主如厕的能力。

“其实最重要的是培养独立如厕意识,爸爸带女宝宝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孩子大了,爸爸带着去厕所肯定会不方便。”一位爸爸告诉记者,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会先去寻找是否有第三卫生间,如果没有,他会和孩子提前沟通,告知孩子自己不能去女厕,宝宝去男厕也不合适,就由爸爸在门口守着,让女性或者工作人员帮忙带孩子进去如厕。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