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齿到底拔不拔?
听听医生怎么说
本报记者 黄颖颖
“医生,我最里面的牙齿感觉发炎挺严重的,特别疼,吃饭都费劲。”近日,在县人民医院口腔科诊室,25岁的林姑娘向医生陈述病情。
经检查,林姑娘所患疾病是急性智齿冠周炎,医生建议其在治疗消炎后再进行智齿拔除。“可以不拔智齿吗?”林姑娘问。“你这颗是阻生的智齿,而且蛀牙了,容易引起牙冠周围组织炎症,建议拔除。”医生解释说。
很多人都跟林姑娘有相似的疑问,长了智齿要不要拔?哪些情况需要拔?县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黄方连对此进行了科普。
“用进废退”的智齿
据介绍,智牙,也称“智齿”,是最靠近咽喉的牙齿。随着现代人食物的逐渐精细,容纳牙齿的下颌骨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智齿作为人一生中最后萌出的牙,缺乏足够的空间容纳,常导致位置不正、无法正常长出,医学上称为“阻生牙”。
智齿的个数和萌出情况因人而异,大多数人有上下左右对称的4颗牙,但有些人的智齿少于4颗甚至没有,很少人有多于4颗的智齿。它们通常在人18岁~23岁时萌出,有些则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
有些人的智齿因为萌出位置够,所以会正位长出来并像其他牙齿一样建立咬合,用起来像其他牙一样,这样的智齿可以保留。甚至有些人的智齿可能一生都不会萌出,也没有引起其他症状,也不需要处理。“所以,并不是每颗智齿都需要拔除,我只建议大家及早到专业口腔门诊对自己的智齿作出评估,看看是否是正常萌出且有咀嚼功能的智齿,还是位置不正、通常不具备咀嚼功能的‘废用牙’,这种‘废用牙’容易咬伤颊黏膜或对颌牙龈,诱发冠周炎或龋齿等,需尽早拔除。”黄主任建议。
阻生牙易引起冠周炎
据了解,阻生的智齿未完全萌出,与覆盖的牙龈之间形成空隙,藏污纳垢不易清洁,容易因感染而发生智齿冠周炎。“特别是18到25岁的青年,在智齿刚萌出时,口腔卫生维护差、局部牙龈创伤过重、劳累过度致身体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下容易发生智齿冠周炎。”黄主任表示。
据科普,一般在下颌易发生智齿冠周炎,上颌甚少见。智齿冠周炎常急性发作,患者早期侧咽喉旁软组织会胀痛不适,进食、咀嚼、吞咽、开口活动时,疼痛加重;如果病情加剧,可能会出现患侧的面颊肿胀,局部可呈自发性跳痛或耳颞部出现反射痛;如果炎症继续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甚至出现“牙关紧闭”,导致不能进食、咀嚼和吞咽。
如果冠周炎未被及时控制,炎症可能会严重到引起邻近组织的感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对位置不正的智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智齿冠周炎带来更多的损害。
需要拔除智齿的情况
“一般萌出位置不正的智齿都需要拔除,”黄主任解释说,没有位置优势的智齿除了易引发冠周炎,其自身还容易发生蛀牙并进展为牙髓炎导致剧烈疼痛。
智齿向前倾斜萌出,与前面的大牙形成空隙导致食物嵌塞,从而导致大牙龋坏、牙髓炎及牙周炎。此外,智齿向前倾斜萌出的力量可能导致前面大牙的牙根吸收,这些情况最终导致牙齿损坏甚至不能保留。当有这种情况发生时,智齿需要拔除。
“当下颚位置不够,智齿为了争夺萌出空间,通常会挤压前面的牙齿,从而导致牙列不齐,影响美观。”黄主任说,对于这种情况,通常需要拔除多余的智齿,以纠正牙列拥挤。特别是正畸治疗时,会预防前牙拥挤或正畸治疗后复发,需要根据医生治疗方案酌情拔除智齿。
还有些需要拔除智齿的情况:当智齿位置不当导致第二磨牙龋坏,一般建议先拔除智齿再治疗第二磨牙;因智齿形成异常的咬合状态,会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智齿周围天生存在一层“外衣”,这层“外衣”会因为外界的刺激从而出现颌骨囊性病变,这些都会给人们带来不适及生活的不便。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都需及时就医并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