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五版:专版
2022年09月07日

立德树人展教师风采 培根铸魂育时代新人

阅读量:8437    本文字数:7171

本报记者 黄颖颖

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县教育局联合本报推出教师节专版,本期将对今年获得温州市“瓯越情”教育基金、温州市“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部分教师代表进行报道,以此激励广大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事迹与品质,赓续立德树人初心,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崇高的教育情怀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以昂扬奋进的姿态共同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温州市“瓯越情”教育基金

 

优秀校长

董文起(平阳县实验中学)

做有情怀的现代校长

从一位普通教师成长为县教坛新秀、县名班主任、“浙派名校长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董文起始终对党、对组织怀有感恩之心。

作为校长,董文起始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工作。平阳县实验中学所在地是浙江省最早的地方官学,有“千年学宫”的美誉。坚持做好传承与发展两大文章,他既要传承历任校长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又要在此基础上谋划学校新的发展,进一步梳理办学思路。他提出“赓续学宫文脉,润泽生命成长”的办学理念,提倡五育融合发展,构建“德、识、才”相统一的育人模式,建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学宫”课程体系,让每一个学生在学宫文化润泽中健康成长。在他的努力下,现已逐渐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艺术、科技、劳动教育“五位一体”的办学特色 ,致力于打造一所师生幸福、人民满意的生态校园。

在董文起的眼里,学校里每一位教师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只要是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因此,他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用心服务每位教师。为教师争取学习机会,给他们牵线搭台,鼓励他们把事业有成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这是他十分重视并不懈努力的工作。他始终坚信,学校要发展,首先是发展教师、培养教师、依靠教师,才能培养好学生,最终一定会成就学校的发展。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董文起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遵循教育规律,把握“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实施随堂课、研讨课、展示课、汇报课“四课”制度,持续开展基于数据的命题研究,撰写《数据驱动校本命题管理的实践与探索》等相关论文在《温州教育》《教学月刊》等杂志上发表。

“教育之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已经出发,唯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再创辉煌。”董文起表示。

 

优秀乡村教师

林美花(萧江镇第五小学)

扎根乡村的奋斗者

热爱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低调谦和……说起林美花的优点,她的同事和学生们可以列出一长篇。作为一名在一线岗位上奋斗了40年的乡村教师,她一心扑在教育教学工作上,用心血和汗水书写着自己的工作业绩,赢得学校、家长、师生们的好评。

1983年至今,林美花先后在岙底村小、永门村小、叶段完小、夏桥小学(萧江镇第五小学)任教。这40多年乡村工作经验,让她对乡村教育教学现状有了充分了解,为她的教学改革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抓班干部队伍建设和学业潜能生身上,并在抓班干部队伍建设上摸索出了“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管理模式,建立全班级规章制度,规范行为,形成班规办事、高效运作的良性管理机制;她狠抓班级的班风班规,重品行,强才能,充分运用各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学习,有效培养学生参加学校各项活动,从而达到了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业质量、完成学习的目标。

“热爱学生就等于塑造学生”是林美花的座右铭。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如今中小学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她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处处关心、鼓励他们,放学后还经常辅导他们做完作业,和他们一块儿去公园讲故事……在孩子有烦恼的时候,就像妈妈一样爱抚他们,让他们把心中的苦闷倾诉出来。她还经常与家长们联系,调节他们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林美花深知,要想让孩子得到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自来水。所以她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工作中,她向身边所有的老师学习,扬长补短,并在实际教学中认真思考推敲。每次教育活动交流,她都积极准备认真参与。在业余时间,她会去图书馆翻阅有关资料,上网查找参考一些优秀教师的案例,融会贯通,探索出更适合小学生的上课形式及方法。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化身。40年的风雨沧桑,林美花扎根乡村,不断奋斗,诠释着无怨无悔的青春,谱写出一曲平凡而卓越的乐章。

 

终身班主任

郑丽月(腾蛟镇第一小学)

守望初心的“赶海者”

在郑丽月的心中,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左肩扛着学生的现在,右肩担着祖国的未来。从1991年至今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她,用见素抱朴的初心,书写着一个守望者的无私情怀。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为了更好胜任班主任这个角色,多年来,郑丽月遨游在教育的海洋中,认真雕琢自己。工作之余,认真阅读各种书籍报刊,从中吸收先进教育理念。多次前往各地参加骨干班主任成长的一些研修培训,认真聆听全国优秀班主任的管理理论。

郑丽月认为,教育理应伴随着爱,让爱与学生一起成长。她把性格各异的学生看作是千姿百态的花朵,细心观察,精心呵护。她开辟“师生信箱”、建立班级网站……让学生说出心中想说而平常不方便说的话,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便及时解决他们心理或生理上的困惑,从而有效地教育每一个学生。

她始终认为,孩子的发展不只眼前,更要放观未来。平日里她特别注重学生个体的成长,在各项活动中挖掘人才及学生的潜力。“三八”国际妇女节开展“我和妈妈”征文比赛;清明节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发扬英烈精神”讲故事活动;国庆节开展“手抄报”制作,“颂祖国”朗诵会。辩论赛、主题班会、课本剧表演在班级里更是屡见不鲜。这一次次活动,都是学生们自己组织主持,全面参与,各显其能。这既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又给校园生活增添活力,更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让他们成为积极自信的阳光少年。

“教育教学是一片海,在这里赶海,定能收获几朵浪花、几串彩贝、几行足迹!”郑丽月说。

 

优秀乡村教师

钟爱娇(山门镇粟裕红军小学)

乡村园圃的浇灌者

“我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每次自我介绍,钟爱娇总是先说这句话。自1990年8月踏上讲台开始,她一直在山门镇中心小学担任班主任,三十余载,始终以一颗火热的心、无尽的爱,在乡村教育这片园圃中辛勤耕耘。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更是学生健康成长引路人。钟爱娇对学生倾注了无限的热情和关爱,尊重他们并以诚相待,工作认真负责,从不敷衍了事,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她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成绩优劣、家庭贫富,她都竭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因此她很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须做到。教育学生讲文明礼貌,她会主动向学生问好,注意文明用语。由于工作能深入细微处,她班的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几乎没有迟到等习惯。她所带的班级曾多次被学校、学区评为“优秀班集体”“优秀中队”“三项循环优秀班级”“绿色班级”等。

钟爱娇从班级实际出发,努力创建特色的班级管理体系,在班级内实行“一帮一”“一盯一”的互助组,人人都有一个竞争对手,每个学生自找一个水平相当的对手、比学习、比清洁、比体育、比纪律等。通过竞争,班级中形成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她赶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凭着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钟爱娇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她也相信,在自己的不断努力与探索下,她的工作也会越做越出色。

 

瓯越名匠

温正喜(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职教路上的追梦人

他是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数控专业教师,是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优秀技能人才、温州市学科骨干教师、平阳县优秀教师……他,是温正喜。从教十年来,他一直用高标准、高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科研两条战线上不断奋进,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使其成为了名匠教师。

深耕课堂,夯实专业基础。“在学校最开心的事儿,就是站在讲台上。”温正喜说。怀揣着对教育教学的热爱,他潜心钻研教学,注意启发学生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注重实践教学,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导向,将专业教学延伸到生产实际,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9项,课例《铰链四杆机构》获全国“创新杯”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一等奖。

苦抓技能,注重创新传承。近年来,温正喜先后辅导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作品、创新创业大赛创业项目、数控车加工技术、3D打印技术等大赛项目,学生则在各个赛场摘金夺银。其中,指导学生作品《集线快速充电座的设计与营销》获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他的很多学生已逐渐成长为本地区加工制造类企业骨干。

产教融合,服务地方企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不同于普通教育的重要特征。温正喜积极探索“训、研、创”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带领师生团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为企业开展新产品设计研发,并申报多项技术专利。这些校企合作项目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企业的技术需求,为平阳制造业转型升级做出贡献。

作为一名职教人,温正喜表示,他会一如既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全部力量。

 

温州市“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

 

名校长

江盛盟(平阳县中心小学)

执着教坛耕耘 做教育逐梦人

1996年,年仅18岁的江盛盟走出大山,考入平阳师范,从此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23年间,他任教过7所学校,从民办到公办,从农村到城镇,每一所学校都留下了他奋斗的足迹。

2010年8月,江盛盟开始走上教育管理岗位,一声“江校长”转眼被叫了12年。“办一所好学校,首先校长要有一个好的教育观。”他坚信,“学生、老师和家长每一个都重要,要创造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

回想自己任职校长的第一所学校,江盛盟感慨颇多。当时,学校里的学生淳朴有余文明不足,老师人在心不在,教育教学质量不高。于是,他从抓基础开始破局,给教师们鼓舞打气,又带领教师狠抓学生日常习惯和学习常规,规范教师课堂教学常规,家校协同教育、分层培养教师,让老师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学校做到关注每一个老师。一年下来,学校教育教学状态明显改观。大胆的创举让他看到了“每一个都重要”办学理念的成效。

从2020年开始到平阳县中心小学,他带领该校骨干教师团队以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项目化学习来推进教学工作,带动学校整体发展。挖掘百年文化底蕴,用讲故事的方式,通过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协同育人将核心价值观教育生动地在学校里落地生根。两年多的实践和努力,学校成为了温州市首批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学校,典型教育案例“走进故事里”被收录在温州市《立德树人价值观教育36例》。

寒来暑往,江盛盟带领学校勇往直前、飞速发展,学校被评为浙江省首批现代化学校、浙江省文明单位、温州市中小学党建工作示范校、温州市教学常规示范校等综合荣誉。他本人也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市名校长,获评市教坛中坚、省春蚕奖、温州市“瓯越情”教育基金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一路走来,逐梦教育路上,每一步都很踏实,也更有信心和决心实现教育梦想——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江盛盟说。

 

名教师

陈园园(昆阳镇第一小学)

保持一颗童心 奔赴教育热土

缘于一颗童心,缘于对孩子的爱,缘于对事业的追求,陈园园踏上了教育这片热土。从生涩到成熟,她一步步成长为高级教师、温州市名师、温州市教坛新秀、温州市师德楷模、温州市优秀班主任,成长为学生人生起步的引路人。

陈园园的学生总说,陈老师的课堂有一种“魔力”,常常让他们忘记了下课。有着一颗童心的她,活泼开朗,也让学生愿意与之分享成长的烦恼。她的无限创意,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她的班级里,有让学生感受到被听见的幸福的“心梦信箱”,有体会运动魅力的“班级运动会”,有展示才华的“心梦小舞台”,有表达自我的“班刊”……每个她班里的孩子都能受益良多。

尽职尽责的她深受家长们的爱戴。她坚持每学期家访,走进一个个孩子的家里,更是走进一个个孩子和家长的心里;她坚持不定时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让家校互动为孩子成长助力;她坚持写教学日记,与家长分享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

在学校,陈园园与人为善,总是默默地工作,尽心付出,和同事们一起钻研教材,一起备课磨课,一起筹办学生活动……她始终相信团队的力量是无限的。带徒弟时,她更是毫无保留,将自己积累多年的教育经验和心得传授给跟她学习的新教师们,希望他们少走弯路,茁壮成长。“我的老师们无私地教我带我,如今我有了一些经验,也想把这些力量和知识传递下去,也想尽力发光。”她说。

走上讲台20年,陈园园总是这样用心耕耘。她那让孩子“乐学、乐群”的教育初心一直刻在心灵的最深处,她也将继续在她所热爱的这片土地上保持着和孩子们一样的童心,坚守着教育的初心,守望每一个学生的童年。

 

名教师

林利群(万全镇宋桥小学)

躬耕农村二十载 春风化雨育新才

从小姑娘到妈妈级老师,林利群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她所热爱的农村教育的热土。

18岁从教,23年来,林利群一直潜心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她所带班级先后被评为温州市爱阅读榜样教室、平阳县优秀班集体。学生成绩优异,能力出众,很多学生曾被评为温州市优秀小记者、温州市红领巾宣讲员、平阳县优秀学生、平阳县五好少年、平阳县优秀小记者等。

作为宋桥小学的一名教师,她一直秉承学校“阅读育人,阅读育心”的理念,致力于阅读推广,以身示范,成立了三大导读团——学生、家长、名师工作室学员导读团,线上线下同时推进。她集结工作室骨干教师,进行选题、备课、磨课,借助省级教育平台,构建、实施线上导读课《我爱阅读经典童书导读》,将所有学科有机融合,让课外阅读以板块式、序列化推进,引领省内外37个区县学生、老师、学员们共同成长,荣获浙江省精品网络同步课程;她率先创建学生课外阅读导师团,打造了学生的“静悦讲坛”,为全校师生推荐阅读书目;她阅读方面的论文、课题在全国省市级刊物发表,且屡屡斩获省市县级一等奖;她指导百余篇学生作文在全国省市县级刊物发表并在省、市、县各类作文赛中获一、二等奖。

从县级推动读书人物到市级爱阅读榜样教室指导师,再到全国导读金牌导师,林利群的能力日渐增强,主持名师工作室所带的学员们也成长迅速,多名学员获得温州市骨干教师、平阳县教坛新秀等。她个人也被评为温州市名教师、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温州市师德楷模、温州市百姓学习之星、温州市爱阅读榜样教室指导师、温州市爱阅读榜样家庭指导师等。

 

名教师

沈玲飞(麻步镇渔塘小学)

坚守教育初心 追光逐梦而行

“我来自农村,重新回归农村支教也是我的梦想,希望能够带领农村学子一起‘追光’!”刚从鳌江一小调到麻步镇渔塘小学任教的沈玲飞如是说。作为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她,将开启特岗支教之路,在新岗位上,为“教育共同富裕”持续发光发热。

沈玲飞善学好思,深知唯有提升自我,方可服务他人。她曾参加过全国小学英语年会、“京浙沪”全国三校联谊培训会、杭州“千课万人”、市骨干教师赴上海外国语学校进修、市“未来名师”三年培训、市第三届新课程项目研究等活动。县教坛新苗、县学科骨干、县教坛新秀、县名师、市教坛新秀、市名师、县优秀班主任、市优秀指导师、市优质课一等奖……一连串的荣誉见证了她的坚守与努力。

“努力让每一位孩子适性成长,学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是她的教育信条。教书十七载,育生千余人,她在分层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并结合过程性评价全方位考核学生,让学生们受益匪浅。在教研工作上,她扎根课堂,潜心钻研,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多篇案例、设计、命题在市县获奖。通过名师工作室(站)平台,她带领一群教师开启了追光成长之旅。4年来,她所带的两届名师工作室学员硕果累累:在市县承担专题发言30余次;县市级公开课50余节;疫情期间为全县师生奉献31节“空中课堂”;新晋县名2人,市坛1人,县坛3人,市骨干3人,县骨干3人,县新苗2人;1人晋升中学高级职称。

有一种伟大来自平凡,有一种高尚来自奉献。“常怀‘中国心,世界眼’去探索、去创造,努力做学生们的引路人。”沈玲飞坚定地说,她愿坚守初心,以梦想为词,信念为曲,演奏一曲永不停歇的奉献之歌。

 

名班主任

钱慧(水头镇第四小学)

扎根农村教育

守望成长“麦田”

一方教室,三尺讲台,钱慧用自己的执着与坚守,在农村学校放飞出了一个个年轻的梦想与希望,也把自己铸造成那个扎根农村的“麦田守望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正的教育其实是爱的教育。”钱慧说。自2008年以来,她一直在农村学校任教及担任班主任工作,她任教的班级学生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因此她对学生的关心则更多了几分。前几年,她所在的学校没有食堂,有的学生靠一包方便面充饥,她看着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常带一些煮好的菜与学生一起分享。她的真诚换来了学生与她的亲近。

作为一个具备心理健康教育A证的班主任,钱慧常常通过班会课、心理活动课等形式与学生讨论,循循善诱地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此外,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通过以学生“成长银行”为载体,结合“自治、自学、自强”等方面为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管理习惯,并形成了“自主管理”的班级特色。她所带的班级曾被评为市先进班集体,多次被评为县先进班集体、县特色班集体、县优秀中队。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坚持这一想法,钱慧开始主持县名班主任(党员名师)工作室,每学期开展丰富的德育研讨活动,教师参与面广,研讨氛围浓厚。在她的引领下,工作室学员一起研讨、学习,一大批优秀的班主任也更快速地成长起来。

工作之余,钱慧也不忘进修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多年的努力促使她由一名普通的老师成为市骨干班主任、县名班主任、市名班主任,获得市园丁奖、县最美班主任、县优秀教师、县优秀党员、县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