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6年12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横阳风
2016年12月15日

贵货降价了 普货销量少了

多肉植物今冬有点冷

阅读量:1317 本文字数:1054

本报记者 宋淑莹

多肉植物凭借其萌萌的外貌和变化丰富的色彩,俘获了一大批“肉粉”。一时间,从传统市场到电商,从多肉植物本身到它的周边产品,吸引了大量商家和不少资金的投入,其市场价格也一路上涨。而今年,记者发现,多肉植物一些曾经价格高高在上的贵货变得“平民”了,普通大众品种销售量有所减少,多肉植物似乎如现在的天气,有点冷了。

日前,记者走访我县多家绿植店铺,发现基本上都有出售鲜花、绿植和多肉植物。这些多肉植物大多是白牡丹、黄丽、吉娃娃等普通品种,价格不高,一盆单栽多肉价格基本在5元到15元之间。“多肉植物价格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销量变少了,许多人开始倾向于淘宝购买。”昆阳镇一花店店主陈女士说道。已经做了四五年盆栽生意的黄女士也表示,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多肉植物销售量就已经开始下滑了。“对于零售店铺来说,多肉植物的价格基本没有变化,因为我们主要以普货为主,本身价格就不高。”黄女士坦言,市民大多选购价格低的普货,好养又便宜,极少有人会买贵货。“卖得好的是5块、10块的普通品种。那些100块以上的贵货基本无人问津。”一位林姓摊主表示,今年她已经很久没有进多肉新货了。

零售店铺销量下滑,多肉大棚也受到一定影响。温正法在鳌江镇建了一个面积达20来亩的多肉大棚,里面的多肉品种有几百种。“我自己本身很喜欢多肉,后来就想着把爱好变成事业,两年前建了这个大棚。”温正法说,大棚里的多肉基本销往外地,经营方式以批发为主,棚内品种多是欧货和荷兰货,今年除了一些普货、韩货价格稍有下降外,棚内的其它品种价格变化不大。在万全镇有一家“肉出没”园艺,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里面多肉品种约200来种,以韩货和普货为主。园主吴成超说,今年来,多肉植物价格有所下降,如雪兔、海林娜、雪莲等贵货,从原本成百上千一颗降到现在几十元一颗,还有一些韩货、普货品种的价格也稍有下滑,但变化不是很大。“受影响的多是种植户,零售店铺出售的基本是价格稳定的普货品种,只是销量没以前好罢了。”吴成超表示,多肉植物价格的变化,对他稍有影响,接下来他会避开这些价格不稳定的品种。

火爆的多肉植物,为何在今年开始价格走低?在商家和种植户看来,除了种植规模扩大,以及炒作减少的缘故外,价格占优势的电商冲击也是一个原因。多肉植物本就是基于网络营销火起来的,多肉植物的受众群体也是以80、90后为主,而他们偏爱网购。“多肉结种后种子数量多,且大部分可以叶插,繁殖快,除了一些新品和老桩,多肉价格肯定会降下来的。”一位多肉爱好者表示,“买多肉还是要理智些,不用盲目追捧新品贵货,普货养成老桩出状态也是很美的。”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